新华日报:“江苏船舶”,驶向产业深海

作者: 部门审稿人: 摄影: 视频: 单位:新闻网 开元体育(中国):2022-11-07 投稿时间: 点击量:1159

本报记者 洪叶 姚政宇 付奇

作为全国船舶海工产业第一大省,放眼大江大河、深海远洋,处处都有“江苏造”船影。江苏的船舶海工产业主要集中在沿江地区,其中南通、泰州、扬州3市集聚了全省80%以上的船舶制造能力。近日,通泰扬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不负众望,进入第三轮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综合成本上涨过快压缩船企盈利空间,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仍面临较大挑战。逐浪全球,通泰扬集群表现如何?锚定高质量发展航向,该集群该怎样带领全省船舶海工行业平稳驶向“深海”?

三地突破区域壁垒,并行抵达“新航段”

从产业基础来看,江苏是名副其实的全国船舶海工产业第一大省,去年,江苏全省造船完工量1643万载重吨,占全国总量的2/5,占世界市场份额超过1/6,全国造船完工量排名前20家企业中,江苏占8家。其中,南通、泰州、扬州是“三大重镇”。

“通泰扬三市地域相邻、产业相融,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南通市副市长凌屹说。地处江海交汇之地的江苏,沿江沿海港口众多。其中,南通滨江临海,具有良好的岸线,地理位置优越;泰州濒临长江,是水陆要津、咽喉之地;扬州水域面积占比30.5%,是长三角地区平均占比的近2倍,也是长三角地区唯一一个长江、淮河、大运河都流经的城市,三地均拥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适合发展现代船舶海工产业。

尽管港口多、家底厚,但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必须做好港口串联、产业相融文章。为强化区域协同,三市主要领导牵头挂钩,突破区域壁垒,推动建立海事监管协作机制、船舶联合检验机制。同时深化部门联动,与市监部门联动,建成两个省级船舶质量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与交通部门联动,制定防疫“一船一方案”,开辟引航绿色通道,解决外籍船员换班问题。“我们还优化产业链协作,推动总装和配套企业紧密协作,建立长期采购机制,打造稳定配套联合体。”凌屹说。

政府搭台、协会织网。“虽然南通、泰州、扬州都在长江北岸,船舶企业集中度高、依存度高,但由于异地,很多工作需要一个机构来联系协调沟通。”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蒋志勇将集群发展促进组织比喻成“织网器”,通过建立信息交流网、科技服务网、人才引培网、国际合作网……一张张网络将各地不同企业有机地联系起来。

在各方“护航”下,2021年,集群规上企业464家,完成总产值2141亿元,占全国43.2%,同比增长32.8%;造船完工量1504万载重吨,占全球的17.9%。集群内形成以总装制造为核心,集研发、设计、材料、设备、服务等为一体的完整配套体系,集群企业41.3%的采购来自本地,三大主流船型本地配套率达65%。

在蒋志勇看来,三艘产业巨轮突破区域壁垒,正同行抵达“新的航段”。今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18条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造船强省,着力促进江苏打造全国领先、全球有影响力的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高地,可见全省对船舶产业的重视程度之高。针对省里出台的这18条政策措施,南通、泰州、扬州三市协同“加码”,进一步优化针对性扶持举措:岸线供给方面,实施企业资源集约利用评价,盘活低效的用地、岸线和产能;财税支持方面,省市每年安排超1亿元专项资金奖补集群企业,今年以来企业享受留抵退税14亿元、出口退税31.7亿元……助力全省船舶海工产业开启新的航程。

面对“暗礁”“险滩”,以“智造”保障“舵在手中”

当前江苏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进入新发展阶段,既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方面,2021年国际航运市场超预期复苏,国际海事环保新法规即将生效,另一方面,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仍面临较大挑战。面对“暗礁”“险滩”,以通泰扬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为代表的“江苏船业”,是如何应对的?

“液压马达关键零部件——连杆铜合金复合烧结工艺,是用铜合金与钢进行复合,形成一种复合金属的工艺,这种复合金属的强度与配套零部件和将来产品的性能指标是直接相关的,零件原来是从日本等国进口的,成本很高。后来我们通过‘揭榜挂帅’找到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建立产学研联合攻关机制,一举攻关成功。”南通市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顾问张跃华表示,既增强了产品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同时生产成本比过去下降了一半左右,实现了本土化制造,为国家解决“卡脖子”等技术攻关问题。

只有实现“自主可控”,才能把发展的“舵”握在手里。瞄准前沿技术、关键领域持续创新,集群中不少船企已拥有“独门秘笈”:中远海工研发的“深海高稳性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的关键设计与制造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宏华海洋拥有世界最大的移动式龙门吊机“宏海号”,额定提升重量达22000吨,开创海洋平台陆地造的全新模式;振华海工的海上风机安装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船舶配套产业是船舶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船舶工业综合竞争力和整个产业链条的安全。

今年9月,全国船舶舾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船用系泊索缆标准化工作组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组会议在泰州靖江举办,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组长单位。“我国首个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选用的就是亚星锚链系泊链。我们突破了海洋工程系泊链领域‘卡脖子’技术,主导编制了首个海洋系泊链世界标准,将系泊链研发制造技术提升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亚星锚链公司董事长陶兴介绍,从村办企业起步,亚星锚链已成为我国大型船用锚链和海洋系泊链及附件生产和出口基地,年产能达30万吨,船用锚链和系泊链占全球市场60%以上。

除了像亚星锚链这样的“大块头”,集群内还有更多中小船舶配套企业,围绕船舶修造,主动延链、补链、强链,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拉长产业链条,促使集群产业规模大幅提升,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

瞄准产业链安全,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是有效途径。集群内,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豪华邮轮等产业领域都在加快推进关键工艺技术升级,推动龙头骨干企业、中小企业、产业链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在招商局金陵船舶扬州公司,辊道输送系统、条材生产线、管加工车间、光伏改造工程、空压机余热再利用、VOCs废气监测系统等,全部采用智能化装配。“公司正加快机器人的运用,近几年随着环境改善、机械化程度提高,船舶行业已从过去的‘脏累苦’转变为现在的‘高新尖’。我们加大‘智改数转’力度,解决了新研发船型不能产业化落地的问题,在关键设备研发方面坚持国产化,牢牢将供应链把握在自己手中。”招商局金陵船舶(江苏)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李国荣说。

从“造壳”迈向“造心”,从“制造”迈向“智造”,这正是通泰扬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核心内容。蒋志勇表示,接下来,要发挥集群效能,助推集群强链延链补链,围绕集群发展的关键痛点堵点,发挥催化剂作用,促进集群网络化合作,加大力度提升集群创新裂变效能,“要强化协同创新,组织实施行业智转数改,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集群在行业技术创新的引领地位。”

锚定高端产业航向,破浪驶向“世界级”

眼下,全球LNG(液化天然气)船市火爆,虽然中企进军LNG船市场较晚,但在LNG船建造市场的占有率正在逐年提升。在国际造船业竞争中,LNG船也被认为是高端船型市场竞争力的标志。随着绿色智能新能源等新兴市场需求显现,都给江苏船舶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在泰州,新时代造船公司的码头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这是50万吨级船坞,有4艘21万吨LNG双燃料散货船在同时建造。前方3号码头,有5艘21万吨LNG双燃料散货船正在舾装。”公司项目经理刘明锋告诉记者,企业3座大型船坞和3个舾装码头目前全部满负荷运转,生产订单已经排至2026年。

与普通的燃料油船相比,LNG动力船舶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减少约20%,在相同工况下能耗节约8%。“谁有LNG动力技术,谁就在国际船舶业拥有话语权。”新时代船舶设计研究所开发室主任孙权说,LNG燃料需在-163℃低温下储存,船舶建造难度呈几何指数上升。在陆续攻克船型线性设计、分舱布置、节能减排等方面技术研发关键难点后,今年2月15日,该公司研发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艘11万吨新型LNG双燃料动力油轮顺利交付新加坡船东。

锚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航向”,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为推进船舶产业创新发展,提出大力培育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面提升高技术船舶和豪华邮轮游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制造等内容。

“江河交汇的长江扬州段船舶正呈现大船越来越大、小船越来越多的特点,大船顶天立地、小船铺天盖地,‘扬州船’在产业链中正越来越走近中高端。”扬州海事局局长郭学军感慨,“建造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难度船舶的梦想,正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逐渐变成现实。”

从造船到航运,再到航运经济、乐水产业,江苏船业正走向产业深海。

游艇、化学品船、极地探险邮轮……以前鲜有“露面”的高附加值船舶纷纷亮相今年7月在扬州举行的首届“扬海丝路发展论坛”。“扬州不仅要‘造船’,更要围绕‘船’这个主体拓展高附加值船舶产业链,打造游艇建造基地,成为长江、运河游船的创设中心和生产基地。”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韦之杰表示,扬州可打造高端“航运服务业基地”,围绕航运金融、航运交易、航运科技、航运教育、航运法务、航运政策等发展高端现代航运服务业;依托运河千年文化传统,借助开放口岸优势,构建航运文化创新中心。“同时可大力发展水上世界、游泳、跳水、潜水、新船试场、智能测场、水下考古、水生物培育等关联产业,在陆上建设航海文物馆,展示船用实物,拓展船舶配件制造产业。”

“我们力争到2025年率先建成世界级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5025’目标,即产业规模占全国50%,市场份额占全球25%,到2030年集群综合实力实现全球领先。”凌屹表示,通泰扬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将进一步抢夺高端市场,瞄准智能绿色船舶、深远海装备等高端市场,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抢占海洋经济制高点;进一步创新制造模式,充分发挥央企龙头创新引领作用,推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益制造、服务型制造在产业链各环节深度融合;进一步深化产业协同,以产业链供应链生态试点建设为契机,推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竞合发展。

向着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越来越多的巨轮正从江苏码头驶向大洋深处。

新华日报2022年11月7日13版http://xh.xhby.net/pc/layout/202211/07/node_12.html#content_112893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