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报:打通产学研“最后一公里” ———江苏科大推行“人才强校”战略提高教师职业素养与工程实践能力纪实

作者: 部门审稿人: 摄影: 视频: 单位:新闻网 开元体育(中国):2022-11-10 投稿时间: 点击量:721

谢凌燕 吴秀霞“太好了,我们的项目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立项了!”日前,开元体育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于超得知项目立项欣喜不已。作为第一批由江苏科大选派至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工程实训的青年博士,于超在实训期间全程策划参与的《船舶装涂工艺低碳化重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圆满落地,获上海市2022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专项立项。至此,一张以校企合作为笔、以产研融合为墨、以人才强校为卷、以兴船报国为轴,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应用的宏伟蓝图正在江苏科大徐徐展开。

近几年,江苏科大每年引进超过100名博士青年教师。该校坚持人才强校导向,每年选派一批青年博士进入行业、区域相关企业,与企业研究人员联合开展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在产学研合作中提高教师职业素养与工程实践能力,为建设造船强国、海洋强国贡献江苏科大力量。

接地气 做“扎得住根”的研究

2021年5月13日,江苏科大与江南造船签署了校企共建合作协议,建立校企工程实训基地,旨在推动产学研合作,引导青年教师参与船舶建造实践,鼓励青年教师了解船舶行业、热爱船舶行业、掌握行业背景知识,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培养出服务于船舶工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经过一年的实训,了解了当前船厂的技术难点和痛点,这样就能够有的放矢确定科研课题,去做能真正扎得住根的研究。”江苏科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老师石铭霄在工程实训期间,针对企业现实问题,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开发了一套船用铝合金双面双弧MIG自动化焊接工艺,为加快推进造船模式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加快“国内一流造船大学”建设,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学生满意的师资队伍,江苏科大引育并举,大力实施“533”人才、“深蓝人才”“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等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发布了《关于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青年教师“三个一”工程实施计划,通过一年助教培养、一年国外进修、一年企业实训,进阶式提升青年教师职业素养和教书育人能力。

为了贯通产学研的“最后一公里”,江苏科大的青年博士们走进生产制造现场、走入技术研发一线,让接地气的研究真正扎住根,逐渐茁壮成长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参天大树”。

如今,不论是在研究自己的课题,还是在上课和指导学生的论文时,石铭霄都觉得更接地气、更有底气了。他表示:“在理论知识中穿插进工程实例,可以让课堂更富有趣味性;将学生的论文选题与产业需求贯通起来,不仅能够让论文更具有应用价值,还能够帮助学生更顺畅地走上工作岗位。”

注勇气 做“吃得了苦”的研究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走过数不清的曲折,经历过无数次的尝试,才得到“洞口若有光”的豁然开朗。江苏科大与造船企业开展的博士进企工程实训就是通过不断的实验验证、探索创新,持续将科研与企业需求进行有效融合。

江苏科大从2021年开始每年选派一批青年博士到江南造船开展工程实训,参与技术创新工作,围绕江南造船提出的选题,与公司研究人员共同进行产品研发、技术攻关。青年博士们由此进入更为开阔的全流程生产制造产业链中。江苏科大机械工程学院老师赵孟军是首批进驻的5名博士团成员之一。他说,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反反复复地分析计算、讨论与修改。例如,曲板冷加工回弹预测及多点成形补偿技术研究工作,仅报告文本就经过了很多轮的项目组评审修改和预评审修改,通过一年多的工程实训,最终才完成了液罐鞍座自动化焊接项目前期鞍座工装夹具的设计、曲板加工智能化送料小车项目中的机械设计,以及曲板冷加工回弹预测及多点成形补偿技术研究。

“那次海试用了8天时间。8天里,海试员工保持随时待命状态,在海试期间基本上无法正常休息。”谈起参加大型集装箱船试航的经历时,赵孟军颇为感慨。在工程实训期间,船厂一线员工的严谨和辛苦令他深受震撼,而作为与船厂员工一同经历过种种考验与挑战的“战友”,这种“吃苦”的勇气将长久伴随着他,让他在未来的科研之路上充满力量。

有底气 做“干得成事”的研究

“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推力,在调研、思考和试验的动态过程中,连点成线、集线成面、聚面成体,去做真正干得成事的研究。”首批5位从江南造船实训归来的青年博士深有感触地说道。投身实践,扑面而来的新鲜的理论、新奇的技术、新颖的方法,不断涌现的研究困惑、研制问题、研发挑战,极大地拓宽了科研的界域,给年轻的科研者以创新的启迪。

于超谈到在工程实训期间取得的各项成果时自信又坚定。他先后取得了针对江南造船实际需求与工况条件具备工业化生产潜力的分子筛材料成品、高效稳定的靶向吸附体系、海洋重防腐涂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成分谱及特性数据库、小型环境实验舱和仿真系统、分子筛设计合成与反应体系构建方面的发明专利。

“想好了,写下来,照着干。”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经过深入的一线调研,于超负责的VOCs高效能吸附工艺路线设计已经成型,相关设备在江南造船制造并应用成功后,将在行业内进行推广,从而实现船舶行业对无组织和有组织废气排放融合治理系统的低碳化重塑,这对船舶企业实现“双碳”目标、实施绿色造船具有重要意义。这次团队科研合作项目成功立项后,不仅在船舶行业内运用,技术成熟后,还可应用在煤电、钢铁等多种关联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通过为期1年的工程实训,大家收获满满,不仅提高了科研理论水平,掌握了更多的行业前沿专业知识,而且通过直接参与船舶建造生产实践,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了企业的赞誉,赢得了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机会。同时将理论联系实际、科研反哺教学,提高了专业教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为船舶工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2022年暑期,江苏科大第二批6名青年骨干教师进驻江南造船,接过了于超他们的实训合作接力棒。江苏科大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景旭文表示,希望青年教师刻苦钻研、虚心求教,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多实训成果。江苏科大将坚守引才初心,深谋战略布局,强化引育并举,推实产研融合,在“国内一流造船大学”建设征程上不断展现新作为。

中国船舶报2022年11月4日07版

分享到: